
他,本不富裕,卻八年如一日資助一名從未謀面的藏族女孩從初中考入大學;他,用愛心和善舉感動著身邊的每一個人,用實際行動傳遞著凡人大愛;他,以一名新時期共產(chǎn)黨員的形象詮釋著助人乃快樂之本,彰顯著陜煤青年的擔當和作為。他,就是陜煤集團陜北礦業(yè)孫家岔龍華煤礦綜合辦公室主任王興華。
西藏日喀則常年氣溫偏低,冬無嚴寒、夏無酷暑,小確拉的心卻始終無法熱起來。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的小女孩確拉,一歲時父母離異,依靠雙目幾近失明的奶奶和患有冠心病的爺爺撫養(yǎng)成人。在小確拉讀到初中二年級時,由于家里經(jīng)濟實在困難,且需要勞力放牧維持生計而面臨輟學的境地。當時的小確拉面對著茫茫雪山下貧困落后的家鄉(xiāng),以及家徒四壁的生活景象,叫天天不應、叫地地不靈,已然失去了生活的信心??墒?,就在小確拉即將達到思想崩潰的邊緣時,她卻幸運地遇到了改變她一生命運的人。
2014年的一天,王興華無意間在“感恩中國”平臺上了解到了小確拉的家庭情況。想到自己也曾因家庭貧困只讀完高中就來到礦上成為一名煤礦工人,雖然后來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和努力取得了在職大學本科學歷,但過去那段艱辛的歲月依然歷歷在目、揮之不去。于是,王興華毅然決定資助小確拉重返校園。他聯(lián)系到了小確拉的班主任,因當時王興華的工資也不高,手里沒有多余的錢,他還是向同事借了1200元錢通過郵局寄給了小確拉班主任,并表示將資助小確拉從初中讀到高中的所有學習費用。起初,有許多人不理解王興華,說他本身家庭條件就很拮據(jù)還去資助別人;也有人說,他是心血來潮,不清楚資助一名貧困學生需要花多少金錢和精力,他一定堅持不了多久……總之,說什么的都有。對此,王興華一概置之不理,也不去進行辯解,他只知道自己的家鄉(xiāng)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也是一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,他也曾家庭貧困,也是通過好心人的資助才完成了高中學業(yè)。現(xiàn)在,他的生活有所好轉(zhuǎn)了,他只想回饋社會,只想盡自己所能,去幫助像自己一樣的邊遠貧困地區(qū)的孩子學習知識、改變命運。
最初,王興華是通過寫信與小確拉進行交流,了解她的學習和生活情況。后來,就通過微信給小確拉轉(zhuǎn)賬、聊天,鼓勵她放下思想包袱、努力獲取知識、爭取學有所成、成為國家棟梁。記得有一段時間,王興華因工作繁忙而許久都沒有和小確拉溝通交流,等他想起來再打電話時,卻已無法接通。王興華心急如焚,想到了許多個“可能”。情急之下,他撥通了小確拉班主任的電話,這才知道,開學之初,小確拉沒有收到王興華的學費,以為王興華不再資助她了。于是,就打算輟學回家打工掙錢。當時,小確拉一家連生活費都成了問題,哪里有錢交電話費呢。王興華一聽懊惱不已,只怪自己太忙竟然忘了按時給小確拉轉(zhuǎn)賬。他趕緊和小確拉班主任商量,讓小確拉先回學校上課,他馬上給小確拉付清學費并繳清電話費。同時,他還在自己手機上的備忘錄里進行了備注,每個月的固定一天及時給小確拉轉(zhuǎn)賬,保障她的學習、生活不受影響。
長風卷日月,流水送時辰。就在小確拉讀到高三時,她的奶奶卻不幸去世了,這樣,家里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小確拉柔弱的肩膀上。王興華了解到情況后,對確拉說:“你就只管好好上學,錢的事情不用你考慮。只要你能考上大學,我繼續(xù)為你提供幫助……”就這樣,在王興華的資助與鼓勵下,勤奮的小確拉終于如愿以償?shù)乜忌狭苏憬I(yè)大學漢語言文學系,并在大三時拿到了國家獎學金。小確拉對王興華說,畢業(yè)后她想回到家鄉(xiāng)教書,幫助和她一樣的孩子們學習科學知識、改變家鄉(xiāng)面貌。
“但行好事、莫問前程”王興華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……(王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