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小時候,家里的生活不算富裕,常常被柴米油鹽的瑣事困擾。但母親又是一個極具有儀式感的人,她總是一個人哼著歌將生活瑣事打理得井井有條,然后敞開門等著我們回家。這種儀式感,在特殊節(jié)日將到來的時候表現(xiàn)得尤為明顯。轉(zhuǎn)眼又是一年端午,母親早早地打來電話說為我們包了粽子。聽著母親電話那端爽朗的笑聲,仿佛嗅到了童年記憶里的粽葉香氣,把我的思緒也一并帶回到那個時候。
和其他地方一樣,我們陜北的端午節(jié)習(xí)俗不外乎吃粽子、插艾蒿、戴香包……值得一提的是,在我的家鄉(xiāng)有著“癩蛤蟆躲端午”的說法。傳言,端午節(jié)這天的癩蛤蟆毒性最大、質(zhì)量最好。因此,不少人都加入到捉癩蛤蟆的大軍中,用它來作藥引子。我們家沒有這樣的習(xí)慣,但我總喜歡約上幾個小伙伴跑到外面看別人忙前忙后。一天下來,回到家里的時候已經(jīng)大汗淋漓,母親總會在這時端一盤粽子過來,一邊催我洗手一邊撿出里面最大的一個給我。蒼綠的粽葉被母親的一雙巧手包得有棱有角,拿在手里沉甸甸的,依稀還能聞到糯米混著大棗的香氣。我迫不及待地解開細繩,將粽葉剝開,這時熱氣混著糯米獨有的甜香沖入鼻腔。跑了一天早就饑腸轆轆的我,顧不上吹一吹就將它送入口中。母親包的粽子,每一顆米都黏在一起,入口卻又粒粒分明。我最愛吃粽子里的大棗,因此每次都把它留在最后,等香軟的米飯下肚,這才將棗吞入口中。一個吃完還不滿足,我總會向母親再要一個,母親則一邊叮囑我待會好好吃飯,一邊示意我自己去拿。
有一次,因為天氣太熱我沒有出門,留在家里看母親包粽子。只見她先拿出厚厚的一盆粽葉,仔細將它們浸泡、洗凈,然后變戲法般不知從哪里拿出早就泡好的糯米和陜北大棗,飽滿的紅棗映著滿滿當當一碗糯米,看起來讓人格外有食欲。為了讓粽葉更好包一點,母親總會先將它們放在鍋里煮一煮,這樣粽葉就會比之前更加軟。接下來就是正式包粽子的環(huán)節(jié),母親會先將寬胖的兩片粽葉尾尾相連,折成錐形,然后將糯米、大棗依次放入并將它們按壓緊實。最后用粽葉把四周覆蓋,扎上粽線,一個厚實的粽子就包好了。接下來,放入鍋中煮就告一段落了。我看得入迷,便央求母親讓我也試一下,卻笨手笨腳地放多了原材料,糯米漏了一地。母親也不怪我,笑呵呵地走過來,手把手教我把粽葉按壓緊實。
粽子出鍋之后,母親會先挑出來幾個晚上吃。然后,剩下的依次分好,準備送給親戚鄰居,隔壁的奶奶、爸爸的工友,還有媽媽的同事。但凡是與我們家有些交際的,都少不了這一份來自母親的心意。
后來漸漸長大,生活也慢慢地富裕起來,我這才知道原來粽子還有甜咸之分。如今,商場冰柜里放著各種餡的粽子,最經(jīng)典的紅棗糯米粽反而顯得不那么起眼了。前幾天,從同事口中得知了新的冰皮粽子,邊想著給母親帶一點讓她也嘗個新鮮。誰知道我的電話還沒打過去,母親的電話就提前一周打了過來。電話那頭還是熟悉的聲音,她笑呵呵地說端午要到了,今年又包了我小時候最愛吃的紅棗糯米粽,讓我拿回家一些,并囑托我?guī)退髬尨蟀值扔H戚家里送點。
這時我才反應(yīng)過來,對于我們來說,端午節(jié)不過是五月初五那一天的紀念,而母親的端午節(jié),卻是從提前一周就開始了。她總是像個孩子一樣為大家準備著驚喜,把端午節(jié)當成是春節(jié)、中秋一樣的盛大節(jié)日,讓所有人都來分享她的喜悅,分享她的端午節(jié)。而如今,母親的粽子也從最初的紅棗糯米粽變換了更多不同的花樣:赤豆、芝麻、玉米?!活w顆小小的谷物連同她滿滿當當?shù)那橐庖黄鸨话M糯米中,覆上柔韌的粽葉,這粽子里包進了她的友愛善良,也包進了思念和親情。端午節(jié)的時候吃母親包的粽子,已然成了一種習(xí)慣。
都說歲月催人老,如今,母親包粽子的動作沒有當年那么嫻熟了,卻依舊保持著這樣的習(xí)慣。在母親的端午節(jié),可以不插茱萸、不戴香包,唯有粽子必不可少。而每當我將軟糯的粽子咬下,品嘗著一如當年那一成不變的美味和溫暖,耳邊就會響起母親熟悉的話語,伴我又回到當年那一場端午的美夢當中。(信息技術(shù)運維分公司:喬姣)